中国人口协会在2012年年末发布报告称,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已超过4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相比20多年前,我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率仅为3%,中国的不孕不育患者人数正快速增长。
不孕不育领域的专家们评价这一报告较为业余,中国的权威不孕不育患者人群发病率数据已多年未见更新。2010年,宣称是中国首个全国范围的不孕不育流行病学调查启动。该调查由当时的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共同开展,默克雪兰诺公司独家出资。诡异的是,直到今天,这一调查都没有下文,而参与调查的公司和中国政府部门都拒绝公布原因。
大陆不孕不育危局?
默克雪兰诺公司当年启动调查的新闻稿称,调查将抽取16个省市进行多阶段抽样调查,总调查样本预计为5.5万人到8万人。默克雪兰诺公司为该项目独家出资1000万人民币。
原来的调查计划是,“项目自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至2011年第四季度”。但该调查至今尚未见下文。《凤凰周刊》记者试图联系采访默克雪兰诺公司、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均遭到回绝。对于这一赞助基础科学研究、有利于宣传自身的事情,雪兰诺公司的传播部人士坚拒作回应,甚至负责该项研究的专家名字都不愿意透露。
这一本应填补中国缺乏权威数据的调查谜一般地终止并消失。但现实中,中国不孕不育病患的人数却在持续上升。包括北医三院的生殖医学中心在内,不孕症患者数量增加的局面已经体现在各地生殖医学中心的就诊人流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郭艺红曾披露,该院生殖医学中心一年的接诊量突破15万人次。北医三院院长、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乔杰则透露,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年门诊量已经突破37万人次。截至2012年年底,还有1万多个健康的试管婴儿在该院出生。
“就不孕不育人群在中国大陆各医疗单位就诊现状来说,目前确实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单独二胎’政策逐渐开放,形势将更为严峻。”中国生殖医学领域的著名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黄荷凤向《凤凰周刊》记者证实。
2014年2月,一项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北京不孕症患者增加的状况。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联合撰文称,北京的不孕症患者数量呈显著增加。这项研究在2012年当面访谈并调查了12448对夫妇。结果发现,不孕率达到4.2%。最关键的是,以女性年龄为指标,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夫妇不孕率是1.3%,而生于80年代的夫妇不孕率达到11.4%。
污染和压力的代价
许多不孕症患者并不能诊断出迄今无法生育的原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一位医生解释,“不孕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它不同于临床上其他的疾病,往往由多种生理、心理因素并存导致。”
这的确是学界常见而又模糊的说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环境污染在恶化,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增加以及各国生育观念的转变等,都可以共同引发生育能力下降。伴随着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这类因素导致不孕不育的可能性也或许增强。201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获得科技部批准,列入2014年度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自此,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与女性生殖功能损伤密切关系的研究在中国提上议程。
目前,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还只是冰山一角。上述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军告诉《凤凰周刊》记者,“现在,大家都感觉到寻求不孕不育治疗和辅助生殖的病人好像越来越多,但在环境因素对生殖健康影响方面所做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每年各种新的化学物质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目前所研究的污染物只是冰山一角;另一方面,国内对生殖和环境交叉领域的研究还太少。”
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不孕症的发生情况不容乐观,科学规范的区域性和全国性调查研究急需展开。
加拿大 BC省 Surrey 素里:爱素里 Surrey » 大陆不孕不育调查成谜